滚动 >

“惠州蓝”是鹅城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是仲恺人引以为豪环境底色

时间:2022-02-16 15:19:21       来源:今日惠州网

在潼湖流域军垦农场,分布其中的4个水塘格外显眼:2.5米深的水塘清澈见底,水塘边美人蕉、再力花竞相开放,菖蒲、风车草错落有致,鹭鸟不时飞过。一阵风吹来,夹杂着雨水的空气格外清新。

得益于仲恺高新区推进的水污染防治攻坚,4个曾经遭人嫌弃的粪便水塘蜕变为人见人夸的小景致。这是仲恺高新区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真实案例。

建设国内一流高新区,要有一流的环境。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生态环境局的指导下,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力促产业转型升级,狠抓环境污染治理,着力打造绿美生态,让绿水青山成为仲恺的“金山银山”。2021年,全区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各内河涌水质综合改善程度全市靠前;PM2.5均浓度为21微克每立方米,优于世卫组织标准。

无人机镜头下的仲恺初秋,五光十色、波光粼粼。

护航好“气质”

污染物在低浓度水下保持逐年下降

“惠州蓝”是鹅城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也是仲恺人引以为豪的环境底色。根据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2021年空气质量总体情况,2021年,仲恺高新区优良天数比例为93%,PM2.5均浓度为21微克每立方米,优于世卫组织标准。

在护航好“气质”路上,该区统筹调度,严格落实责任,坚持全区一盘棋,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该区先后出台了《仲恺高新区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方案》《仲恺高新区扬尘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等20个文件,成立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每两周召开一次环保专题会,从政府、部门、社会等多个层面细化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大力实施护蓝工程,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整治。

市生态环境局仲恺分局(以下简称“仲恺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仲恺高新区着力走绿色循环发展之路,在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保障体系上作出了不懈努力:推行清洁生产,2021年完成企业清洁生产审核14家;依法依规加快推动落后产能关停退出,2021年注销企业排污许可39家;有序推进整治及规范工作,去年全区整治“散乱污”企业39家;深入调整产业布局,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主体功能区定位要求;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辖区内公交车已实现100%电动化。

VOCs是挥发有机物的缩写,是形成臭氧(O3)的重要前体物。为有效减少臭氧污染,仲恺高新区聚焦臭氧治理,强化前体物削减及污染应对,开展西坑、惠台片区涉VOCs企业工业废气提升整治,提高VOCs收集处理效率,建成一批高效处理示范项目。

扬尘颗粒(PM10)已成为很多城市的大气环境污染元凶。仲恺高新区聚焦颗粒物污染防治,强化扬尘控源,2021年检查扬尘工地5359宗、下达整改通知1035份、查处工地扬尘119宗、查处泥头车扬尘280宗。仲恺分局每周会同住建、城管执法等部门进行扬尘污染防治联合检查,运用科技手段强化监管,利用智能识别梳理扬尘易发点,利用走航监测、无人机等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协同处置。

业内专业人士认为,在国内外大气环境治理领域,污染物能够在低浓度水下保持逐年下降是非常难得的,充分体现出仲恺区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卓有成效。今年初,该区持续加强防控措施,印发《关于禁止燃放花爆竹的通告》,在仲恺高新区及潼湖军垦农场全面禁止燃放花爆竹,并在春节前层层动员部署,全面加大管控力度,严厉查处违法燃放和销售花爆竹行为。春节假期期间(1月31日~2月6日),仲恺高新区空气质量排名全市第2,仅次于龙门;PM10为11微克/立方米,与龙门县并列全市第一。

夕阳余晖中,白鹭翱翔在仲恺天空。

治理黑臭水体

赤岗村断面水质从黑臭向Ⅳ类跨越式好转

潼湖流域,横跨惠州、东莞两市,孕育了流域内60万人民。随着时间的更替,砖场随处可见,养猪场陆续转来,水清景美、白鹭齐飞的美丽潼湖,成为很多流域居民渐行渐远的记忆。几年,仲恺高新区举全区之力决战决胜水污染治理,鱼翔浅底、白鹭成群的湖景又照进了现实。

说起上述4个大水塘的变化,今年68岁的潼湖镇黄屋村村民黄伯眉头舒展,嘴角上扬。他说,水清、岸绿、水草摇曳,这就是儿时记忆里潼湖的样子。

管网配套直接关系着污水处理能力,也是潼湖水污染攻坚的瓶颈,几年,仲恺啃下了这块“硬骨头”。2016年以来,全区建成污水管网约488公里,清淤修复管网约1200公里。建设18座一体化和70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先期解决污水管网未覆盖区域污水处理需求。

与管网建设力度相匹配的,是该区污染处理设施的建设,对6座污水处理厂按照V类水要求全面提标,新增的第七污水处理厂三期和陈江街道2号污水处理厂,全部按照准Ⅳ类标准出水。

“‘五清’行动常态化,保证河畅水净经常化。”该负责人说,仲恺高新区累计“清污”销号445个污水入河排口,“清淤”12条河涌约52675立方米,“清障”“清违”及“揭盖”114处,“清漂”44.18万吨。

与此同时,该区坚持铁腕执法,始终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仅2019年,就淘汰关闭电镀、洗水、漂染等重污染企业19家,淘汰关闭数量是以往4年的总和,减少污水排放量约300万吨/年,全区企业“不敢污”“不能污”“不想污”的形势不断向好。

向科技借力治水,仲恺分局已作有力探索:区内省考断面、每条河涌的末端或交界点位已建18座微型水质监测子站,实现区域河涌全覆盖,建成一个完整的监测网络,每2小时自动反映一次河涌水质现状。

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潼湖水污染治理取得了决定成效:潼湖流域水质实现根本好转,11条黑臭水体全面消除黑臭,赤岗村断面(省考断面)水质实现从黑臭到Ⅳ类的跨越式好转,全区水环境实现根本好转。

深化“放管服”改革

告知承诺制项目环评2个工作日批复

环境影响评价作为环境保护源头预防的一项重要制度,对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了重大作用,已成为生态环境部门的一张标签,受到各界关注。

年来,仲恺分局在坚持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优化服务经济发展这个定位的同时,积极主动适应新形势,不断推进环境影响评价改革,坚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积极深化“放管服”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改善环境质量,着力转变环境管理方式和方法,环评改革取得积极进展。2021年,仲恺分局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优化审批项目149个。

从2020年底起,仲恺分局在中韩(惠州)产业园仲恺片区及部分产业试行告知承诺制,惠州亿纬集能有限公司投资的车用高安全三元软包动力电池项目环评文件,仲恺分局2个工作日就完成了审批。像这样高效的审批承诺制项目2021年就有19个。

不仅如此,今年春节假期后开工之际,仲恺分局又给企业送上“大礼包”,将告知承诺制范围扩大,实现已完成规划环评审批的园区范围实施告知承诺制全覆盖。

通过实行告知承诺制简化前置审批流程,仲恺分局收到环评申报材料后,在环评符合条件的情况下,2个工作日出具环评批复,无形中就增加了事中事后监管难度。

为此,仲恺分局坚持“事前的放”和“事中事后的管”双管齐下,通过多项措施实行监管,落实各方责任。对失信的建设单位、环评文件编制单位启用部门联合惩戒,纳入信用黑名单。对建设单位、环评文件编制单位的失信行为建立信用记录,并向社会公开。

为了严守环境准入第一关,仲恺分局坚持生态至上,强化环评质控,出台通报和约谈制度,提升编制质量,杜绝环评市场乱象;进一步强化环评编制机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以制度约束环评单位及工作人员,履职尽责审查到位,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2021年,仲恺分局审批环评项目153个。

重点项目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仲恺分局积极发挥服务职能,主动协调解决环评技术难点、总量问题等,促进仲恺生态园、亿纬、华电、德赛等一批重点项目通过环评审批,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发展。2021年,仲恺分局审批省重点项目10个,市、区重点项目21个。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仲恺分局积极推动《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通过省生态环境厅审查,为人工智能产业园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动区域规划高质量绿色发展,为项目引进创造有利条件。

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2021年,该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累计引进项目75宗,计划总投资812.9亿元,其中不乏创维数字、大韩化工、科力尔等行业领军企业和细分领域“单打冠军”。

关键词: 污染防治攻坚 环境污染治理 VOCs企业 臭氧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