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朵开上枝头,休养生息了一个冬天的蜂群准备出发了。
3月23日,记者沿黄河路出城西行,途经濮上园与大广高速之间的树木掩映处,不时可见一座座大小不一的养蜂场、一个个正在忙碌的养蜂人。他们有来自我省安阳、开封的,也有来自邻省河北邯郸、山西晋城的。问起为何选择来濮养蜂,他们不约而同地说,这里林木葱茏,花草繁盛,水源充足,空气清新……
(一)
王全民今年46岁,来自驻马店市确山县。他养了90余箱蜂,多为三环意蜂。他家的蜂场紧靠大广高速,不大的一块场地间,竖成行、横成排地摆满了蜂箱。此刻,王全民正在清理一批腾空的蜂箱,妻子卜凡在给蜂箱蒙塑料膜,个别蜂箱还铺上了稻草。
卜凡告诉记者,长大的蜜蜂采蜜时有多泼辣勤奋,幼时就有多娇气羸弱。蜜蜂惧冷,最怕倒春寒。空旷的野外,夜晚风大风凉。她和爱人得随时留意塑料膜是不是给风吹破了,蜂箱是不是进风了,轮流起来查看,一点儿也不敢马虎。
“这几天杏花、桃花虽然都开了,”卜凡说,“但气温有些低,还不能一下子放出去。新繁殖的幼蜂抗寒能力还很弱,到了夜间,容易冻着。乍暖还寒时节,给蜜蜂保暖是必修课。”
除了蜂箱,王全民面前还摆着一摞子脾。他说,蜜蜂居住过的蜂箱、子脾,遗留大量病菌虫卵,必须把角角落落彻底清理干净,全面消毒,风干晾透后,才能二次使用。一般每隔四五十天更换一次蜂箱为宜,以保证蜜蜂始终生活在健康无菌的环境。蜜蜂的嗅觉来自其头部前端的触角,异常敏锐,出行和归巢,几公里的路程,靠的就是嗅觉指引。所以,蜂箱里稍有异味就可能引起蜂群的过激反应,影响安定团结,进而影响产蜜。
“每一个蜂箱,”王全民说,“都是成千上万只蜜蜂的家。它们在里面饮食起居,也在里面产蜜。把家给人家打理好,人家才有心给咱干活儿,飞多远也记得回来哩。”
两口子你一言我一语的,敢情是把蜜蜂当孩子养了。
(二)
王全民夫妇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大的已考上大学,小的现在市里一所中学读书。蜂箱中间有两间简易的板房,一间用来存放工具和蜂产品等,另一间用来吃饭和休息。虽然各自功能不同,但一个共同点是,墙壁上都有孩子的奖状。一说到孩子,夫妻俩都眉开眼笑,说当初决定来濮阳定场养蜂,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孩子能够受到好的教育。现在这个愿望基本上可以说实现了,孩子成绩不错,也懂事,节假日都争着给大人帮忙。
王全民告诉记者,在来濮阳定场养蜂以前,他们一家人的生活是流动性的。一辆车,一顶帐篷,几十只蜂箱,几乎是他们的全部家当。每年一开春,他们就开车上路,跟着花期走,哪里花多花好,就去哪里放蜂采蜜。一个地方的花期一般一两个月,然后再转移别处,去下一个地方待一两个月,一年少说要去五六个地方。以长江为界,上半年多在江西、四川、湖南一带,下半年渡江北上,在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还去过云南、内蒙古,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不同的花期,不同的花朵,采集的蜂蜜的风味、质地也是不一样的。
王全民说,逐花而居、四海为家的生活,听上去虽然很浪漫,观赏了风光的同时也赚到了一些钱,实际上很辛苦。说是哪里花多去哪里,实际也要做功课。得提前打听那里有没有大的蜂场,避开蜂群竞争。还要打听那里的民风民俗好不好,有些地方的人欺生,轻则吃蜜不给钱,重则踢场子。毕竟在人家那一亩三分地里,遇到这样的事,只有忍气吞声。
“濮阳花多人好,”卜凡笑着说,“蜜源丰富。西边有枣林,东边有濮上园、绿色庄园,是蜂群理想的采蜜产蜜环境不说了,治安环境也好,从没发生过小偷小摸的事。所以打来到这儿,俺哪儿也不去了。”
卜凡告诉记者,他们一家是在十年前的一个夏天来濮阳的。一天夜里,下起了暴雨。那时候孩子还小,在狂风骤雨中吓得哇哇哭。她得看着孩子,王全民一个人照看蜂箱也看不过来。手忙脚乱中,用来照明的两把手电筒先后掉到了雨水里。黑灯瞎火中,十几只蜂箱都冲跑了。蜜蜂是他们的命根子,是一家人赖以安身立命的口粮。卜凡也顾不上危险不危险了,背着一个孩子、拉着一个孩子,跌跌撞撞地蹚着水,跟随王全民围追堵截蜂箱。这时候,两道手电筒光束射来,是附近太行村养羊的郭培兴和他父亲赶来了。
父子俩不仅帮他们找回了蜂箱,还留下了一只手电筒,第二天又联系附近的加油站,给他们扯上了电。临走,郭培兴给他们留下电话号码,说以后就是邻居了,有啥事随时说一声。虽然蜜蜂伤亡了不少,卜凡累得有些虚脱,但那份温暖和感激,现在说起来还忍不住两眼湿润。两口子一商量,决定在此安家,跟那好心的郭氏父子做邻居,不走了。
(三)
正说着,一位妇女骑着一辆电动三轮车来了,车上有两只蜂箱、两塑料桶水、两筐新鲜红艳的草莓。她一下车就说:“这是今年的头一茬草莓,先给恁两口子尝尝。看这草莓长得好不,又大又圆,又红又亮,都是蜜蜂的功劳。快点尝尝。”
王全民顾不上吃草莓,一边忙着从车上搬蜂箱,一边笑着说:“看着就是好。可也不能都说是蜜蜂的功劳,还是你和大哥照看得好的结果。”
“不光好看,还好吃。就知道你操心着蜜蜂,看看吧,看看你们这蜜蜂是不是也吃胖长欢实了?”
一句话说得大家都笑起来。
卜凡一边嫌她客气,一边介绍说,这是附近太行村的尹大姐,家里种了几棚草莓,半个月前借了两箱蜂去给草莓授粉,此刻还蜂来了。尹大姐知道他们这儿没有水,吃水要到附近加油站或饭店去拉,就捎带着送了两桶水来。尹大姐说,大棚里的草莓缺少授粉途径,草莓花期不授粉,产量和质量都保不住。这几年,给草莓人工授粉的成本越来越高,授粉效果也不理想,农技人员向她推荐用蜜蜂授粉的办法。她自家不养蜂,亲戚邻居也没人养蜂,要是因此专门养几箱蜂,忙不过来不说,也没经验。试着来这儿一问,看能不能租借几箱蜂,没想到人家两口子爽快地说,啥租不租的,拿去用,照料好就行了。蜜蜂授粉真是比人工授粉好多了,不但省时省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坐果率。经过蜜蜂授粉的草莓,个体大、畸形少,色泽红艳、卖相好,最主要的是口感好,又酸又甜。
“这都是两好搁一好,”卜凡笑着说,“才能好上加好。平常尹大姐也没少关照我们,水啊菜的,啥都送。俺在濮阳没亲没故的,全靠尹大姐、郭培兴他们这些热心人帮衬了。”
十年过去,这对来自驻马店的夫妻已把自家当成濮阳人,都说这里是宜业宜居的福地。又说,其实一个地方自然环境好不好,蜜蜂是最好的检验师,否则即便人不想走,蜜蜂也生存不下去。而他们自来到这里后,从最初的三四十箱蜂,发展壮大到五六十箱蜂,再到现在的90多箱蜂,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蜜蜂喜欢的地方,”卜凡说,“我们也喜欢啊。”(记者 刘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