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大兴区启动建设规划面积为2平方公里的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作为“未来能源”的氢能正在成为大兴区继西瓜、生物医药、机场之后的又一张新名片,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目前发展情况如何?将如何打造成为产业创新高地?
7月6日,在北京市十六区“一把手”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大兴区专场上,大兴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刘洋答央广网记者问时表示,大兴区积极发挥核心技术攻坚主阵地作用,锚定空间、政策、生态持续发力,变“先发优势”为“持续领先”,加快打造世界级氢能应用“样板间”。
发布会现场(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大兴区敏锐捕捉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势头,依托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资源优势,率先布局氢能产业承接空间。“可以说,这个园区是我们在没有一点基础的情况下,‘笨鸟先飞’争取下来的,也正是因为‘早了这一步’给我们带来了更多新的发展机遇。”刘洋说。
2021年,大兴区联合12个市(区)成功组建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强势领跑华北乃至全国氢能产业赛道。2022年初,上千辆氢能源汽车在北京冬奥会亮相,大兴剑指一流氢能产业高地的雄心壮志也赢得全球瞩目。
近年来,大兴区大力推动技术产品迭代创新,入区企业先后攻破燃料电池系统、膜电极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零部件国产化率达到100%。
“我们将氢能示范区放在大兴机场高速和京开高速等交通要道附近,距离天宫院4号线地铁站3公里,紧邻京东‘亚洲一号’、京南物流基地等重要交通枢纽,为未来氢燃料汽车的广泛应用提供更多可能。”刘洋介绍。
氢能示范区北区已于2021年11月建成投用,目前已入驻49家企业、出租率100%。南区一期二期今年4月正式建成投用,签约率超70%。南区三期规划建设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已于6月底建设开工。
大兴区瞄准国家制造业领航标准体系,成立北京市氢能质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打通了标准化技术机构、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对话平台,帮助企业在研发阶段快速发展找准方向。发布“氢十条”2.0政策,为企业在技术攻关、生产制造、平台搭建、应用推广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与北京工业大学共建氢能产教融合基地建设,持续加强氢能领域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的颠覆性创新。绘制产业图谱,坚持通过招大引强延链、补链、强链,初步形成了以央企国电投、上市企业亿华通、民企美锦能源等龙头企业为代表的氢能产业集群,核心产品覆盖氢能制储运加、燃料电池生产等环节,多条氢能产线陆续建成投产,有力站稳细分赛道,产业规模累计超过50亿元。
在氢能产业生态打造上,大兴区建成全球最大海珀尔加氢站,日加氢量可达4.8吨,为北京冬奥会提供氢源保障。此外,大兴区重点在物流区周边和城市主干线节点布局加氢站,新建成3座加氢站,已投运2座。协同天津滨海、河北保定等城市共同建设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运输示范廊道,争取高速路费、市区通行等方面的市级政策支持,成功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604辆。今年5月,1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专线正式投运,大兴成为全市首批运行区属氢能公交的区。
刘洋介绍,下一步,大兴区将继续探索更多场景应用示范,打造京津冀首个氢电耦合型零碳园区,在临空经济区、新城西片区等重点区域开发建设氢能社区、氢能产业谷等可视化示范应用模式,强化氢源保障。另一方面,全力推动碳减排工作,积极推进零碳建筑试点项目建设,依托京津冀氢能大数据平台开展氢能交通领域碳减排核算工作,争取全国首笔碳交易落地北京,努力在碳减排领域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